膠囊:你很“毒”
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節目《膠囊里的秘密》,曝光有工業明膠制成的膠囊流入了修正藥業、蜀中制藥、海外藥業等九大藥企,樣品被檢出鉻含量嚴重超標,最高含量超標90余倍。
由于涉嫌鉻超標,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對13個藥用空心膠囊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其中,修正藥業等多家藥企被曝其藥用空心膠囊涉鉻超標,其中部分產品超標90倍。據了解,生產企業使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制成的工業明膠做成膠囊,流向藥企。警方目前已介入此案,浙江4名涉案企業負責人被控制。修正藥業官網被黑,網頁被改為以“我的爛鞋子被你們拿去做膠囊了嗎?”
問題膠囊 根于違規低成本
食品安全是永恒的話題,不斷提高食品質量可謂是公眾生活和生存的基本要求,隨著技術進步和百姓錢包逐漸鼓起,這本不應該是問題,然而隨著近年頻發甚至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故,這種最低的要求幾乎成為奢望。最近爆出的救命藥變要命藥的膠囊重金屬超標又讓公眾脆弱的神經再次經歷煎熬。
曾有知名企業負責人信誓旦旦地表示食用明膠不貴,大企業不會使用工業明膠,但就是這些耳熟能詳、頭頂耀眼光環和榮譽的大企業欺騙了公眾的信任?,F在看來,當面對暴利的誘惑時,大小企業都難坐懷不亂。市場經濟中,逐利是企業的本能,沒有誰愿意干賠錢賺吆喝的事,因此單獨譴責企業壓低成本追逐利潤,或者糾結于某一個案并不能刨根溯源,深究救命藥變要命藥背后的原因才是良策。
藥用膠囊鉻超標,監管不能躲貓貓
近年來,幾乎每一起質量安全事件都是媒體扮演“先行者”,通過曝光引發社會關注。而我們的監管部門卻總是習慣性地跟在媒體后面“緊急叫停”或“地毯式排查”。這次也不例外,藥用膠囊鉻超標事件一曝光,有關部門的反應真是神速,浙江、四川等省稱已經做出專項調查,新昌縣公安機關已對4名企業負責人實行控制,廣東省稱正在向廣東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了解相關事項……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但我更想說的是,如果平時監管的弦拉得緊緊的,根本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秘密”來荼毒消費者。據報道,在此次涉事的9家公司中,四川蜀中制藥的諾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膠囊都是基本藥物。按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國家藥監局對基本藥物品種實行全部檢測??墒沁@兩個品種競然在監管者的眼皮底下“漏網”了,堂而皇之地進入了百姓的腸胃,想想真是叫人害怕!
如同過往的“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事故一樣,藥用膠囊鉻超標事件曝光后,必有一批“道德嚴重滑坡”、沒有良心的企業“死”在消費者的唾沫之中,必有一些相關責任人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但我更期待,對那些監管失職、失察的職能部門和相關官員,也要有人領受瀆職、懶政之罪。如此,“道德的血液”才不會產生病變,監管才不會出現真空,消費者緊繃的神經也才會釋然。
問題膠囊:監管無力,病企怎能造出良心藥
就像宣稱“十八道檢驗、十八個放心”的雙匯一樣,修正藥“良心藥、放心藥、管用的藥”的口號如今也凸顯出巨大的反諷意味。聰明的消費者也許將從中吸取教訓——誰再敢說什么“良心”和“放心”,就離誰遠遠的。
當“放心”成為眾多食品藥品的宣傳口號,行業的安全現狀便可想而知,饒是如此,消費者的擔心仍然一次次被擊中,仍然喚不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在主動監管與被動回應之間,是大片的真空地帶,亟待有關部門轉換角色,不僅對無良企業痛下殺手,而且要勇于向自己的無能與無力開刀,因為沒有強有力的監管,永遠不會有健康的企業,唯有監管者的良心才能換回企業的良心、消費者的信任?!?/span>
(來源:中國青年網 發布時間:2012年4月17日)